水泵怎么自己安裝|泵組如何自己安裝(1)
安裝前的準備
1、開箱檢驗及管理
(1)泵組開箱檢驗應有采購單位、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參加,按照裝箱清單進行下列項目檢驗,檢驗后應保存有各方簽字的檢驗記錄。
a、核對箱號、箱數并檢查包裝狀況;
b、核對機器的名稱、型號、規格及數量;
c、對交貨設備進行外觀質量檢查;
d、檢查隨機產品技術文件、備品備件及專用工具等是否齊全。
(2)泵組和各零部件若暫不安裝,應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妥善保管;防止損壞、銹蝕、老化、變形、錯亂或丟失等現象。若存放時間超過12個月,則泵的各零部件應涂以防銹油進行保存,正式安裝時再將防銹油清洗掉,換上潤滑油?;蛘甙垂┴浬痰膬Υ嬉蟊9?。
(3)對與泵組配套的電氣、儀表等精密儀器件,可由相關專業人員檢查驗收。并按要求進行儲存、保管。
2、安裝前的技術準備
(1)泵組正式安裝前,應具備下列技術文件:
a、設計文件,包括水泵安裝平面布置圖、水泵基礎圖及相關專業的施工圖等;
b、產品技術文件,包括水泵出廠合格證書、質量證明文件和質量檢查記錄、水泵試驗報告、水泵總裝配圖、主要零部件圖、易損件圖及安裝使用說明書等;
c、應執行的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
(2)安裝前應編制安裝技術文件。
3、施工現場條件、基礎驗收與處理
(1)泵組安裝前,現場應具備下列條件:
a、土建工程已基本結束;基礎具備安裝條件,與泵組相關的地下工程已完成,場地平整,道路暢通;
b、吊裝設備具備使用條件;
c、零部件、工具等的儲存設施等可以使用。
(2)基礎移交時,土建單位應提供基礎質量合格證文件及測量記錄?;A上應明顯標尺標高基準線、中心線,參照物坐標點和標高基準點。重要泵組的基礎應有沉降觀測點。
(3)對基礎進行外觀檢查,混凝土基礎不得有裂紋、蜂窩、空洞、漏筋等缺陷。
(4)按照基礎設計文件和泵組產品技術文件,對泵基礎尺寸及位置進行復測檢查,基礎的允許偏差應符合標準規定要求。
(5)基礎應做如下處理:
a、基礎表面應鏟出麻面,麻點深度宜不小于10mm,密度以每平方分米內有3~5個點為宜,表面不應有油污或疏松層;
b、放置墊鐵或支持調整螺釘用的支撐板處(至周邊約50mm)的基礎表面應鏟平;
c、地腳螺栓孔內的碎石、泥土等雜物和積水,必須清除干凈。
(6)預埋地腳螺栓的螺紋和螺母表面的灌漿料應清理干凈,并對螺紋進行妥善保護。
4、泵組安裝前的檢查
(1)核對即將安裝的泵的規格型號是否符合泵位所需,以免返工。
(2)檢查泵在運輸、儲存期間有無損傷,零部件是否缺損;檢查有無異物進入泵中,卸下盲法蘭并清潔管路。
(3)在按水泵使用說明書進行了處理后,用手盤動泵軸,轉動幾次檢查轉子的運轉情況。如果盤車不靈活或有異常聲音是,應解體檢查。
(4)整體出廠的泵在防銹保證期內,內部零件不宜拆卸。當超過防銹保證期或有明顯缺陷需要解體檢查時,除進行各零部件的外觀檢查外,應重點檢查以下部位:
a、密封環(口環)間隙;
b、密封環和軸套外圓徑向跳動;
c、軸承及軸承室;
d、軸封檢查:機械密封形式和型號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機封的沖洗、過濾和冷卻管線安裝是否正確,如果是填料密封,填料應單獨包裝,在現場進行裝填。
e、檢查冷卻水管路是否堵塞,應清洗干凈,保持暢通。
水泵安裝要求
1、水泵安裝找正技術要求
(1)水泵安裝施工,應按GB50231、GB50275或SH/T3541等相關標準要求執行。當產品技術文件另有要求時,應按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安裝和驗收。
(2)水泵就位找正找平應符合下列要求:
a、縱向和橫向中心線允許偏差為5mm;
b、標高允許偏差為±5mm,與其它設備相連接的,其標高允許偏差為±2mm;
c、水平度允許偏差:縱向為0.05mm/m,橫向為0.10mm/m。
(3)安裝基準測量點應在下列部位中選擇:
a、整體安裝的泵,應以進口法蘭面或其他水平加工基準面為基準;
b、解體安裝的泵,以泵體加工面為基準;
c、立式泵,以聯軸器或電機座為基準;
d、往復泵,以機身滑道、軸承座、軸外露部分或其他加工面為基準。
(4)水泵初找正合格后,宜在24小時內進行地腳螺栓孔的灌漿;灌漿時,地腳螺栓垂直度應不大于0.15/1000mm;灌漿料應必泵組基礎混凝土標號高一等獎,且應連續進行。
(5)地腳螺栓預留孔內的灌漿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時,方可進行地腳螺栓的筋骨。
(6)泵組找正找平合格后,緊固地腳螺栓,擰緊力矩和螺栓軸向拉應力符合標準或規定要求。
(7)泵組用墊鐵找平找正,應符合以下要求:
a、墊鐵應靠近地腳螺栓的兩側,如果地腳螺栓間的中心距超過1m時,應在地腳螺栓間增設墊鐵,墊鐵總高度一般應控制在20~40mm;
b、用小錘敲擊檢查墊鐵組的松緊程度,應無松動現象;
c、用0.05mm的塞尺檢查墊鐵間、墊鐵與底座間的間隙,同一間隙面從兩側塞入的長度之和應不超過墊鐵長(寬)度的1/3;
d、合格后及時進行墊鐵組層間的定位焊。
(8)軸對中應在地腳螺栓緊固后進行。雖然在出廠前廠家已完成了其組裝及校準,但由于運輸及安裝過程的影響,聯軸器應重新校正。通常用千分表檢測聯軸器的端跳及徑跳量。對中偏差應符合:
a、凸緣聯軸器裝配時,兩半聯軸器端面應緊密接觸,兩軸的對中偏差徑向位移應小于0.03mm,軸向傾斜應小于0.05/1000,或按泵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
b、彈性套柱銷聯軸器裝配時,兩軸的對中偏差及聯軸器的端面間隙,應符合泵產品技術文件或相關標準中的規定;
c、疊片撓性聯軸器裝配時,對中偏差應符合泵產品技術文件或相關標準中的規定。
(9)驅動機與泵采用皮帶傳動時,兩軸的平行度、兩輪的偏移應符合泵產品技術文件或相關標準中的規定。
(10)彈性支座的泵組安裝應符合泵產品技術文件規定。
(11)對于高溫泵或原動機為汽輪機泵組,應考慮工作時的熱膨脹因素,在冷態安裝時,應將高溫運行設備一側的標高按泵產品技術文件要求予以調整或進行熱態找正,即水泵在操作溫度下運行一段時間后,如果發現機組振動過大,可在停泵后切斷電源,脫開聯軸器螺栓重新進行對中找正。對低溫泵或其他工作時的溫度與安裝時的溫度差異較大的泵,如果運行一段時間后發現機組振動變大,也應對找正值作適當調整。
2、二次灌漿
(1)二灌漿應在水泵的最終找正找平后24小時內進行。否則,在灌漿前應重新對泵的找正找平數據進行復核。
(2)二次灌漿前應將基礎表面清理干凈,用水侵潤后方可進行。
(3)二次灌漿前可采用碎石混凝土或專用灌漿料,二次灌漿混凝土標號應比基礎混凝土標號高一等級。
(4)二次灌漿前應敷設模板,外模板至設備底座面外緣的距離不宜小于60mm,模板拆除后應進行抹面處理。
(5)二次灌漿應連續進行,一次完成,不得分次澆灌。
(6)對于空心的設備底座,應注意通過底座上的開孔,將砂漿填滿。
(7)二次灌漿抹面層外表面應平整,上表面略有向外的坡度,高度略低于設備底座外緣上表面。
3、泵組與管道的連接
(1)管道安裝前應逐件清除管道內部的沙土鐵屑熔渣及其他雜物,設計文件有特殊要求的管道應按設計文件要求進行處理。
(2)管道上的開孔應在管道安裝前完成,當在已安裝的管道上開孔時,管內因切割而產生的異物應設法清除干凈,防止進入泵體。
(3)與水泵連接的管道,應從水泵側開始安裝,并應先安裝管支架,管道和閥門等的重量和附加力矩不得作用在泵組上。如果輸送的是與環境溫度差異大的介質,管道應設置伸縮節。
(4) 與水泵連接的管道及支、吊架安裝完成后,應卸下接管上的法蘭螺栓,在自由狀態下所有螺栓應能在螺栓孔中順利通過;法蘭密封面間的平行度允許【偏差,同軸度允許偏差按設計文件或產品技術文件規定,配對法蘭面在自由狀態下的間距,以能順利插入墊片且距離最小為宜。
(5)管道與泵組連接后,應復檢泵的原找正精度,當發現管道連接引起偏差時,應調整管道及其支架等。
泵組的解體檢查與組接
1、一般規定
(1)拆檢前的準備工作:
a、查閱泵組產品技術文件,了解水泵的結構、工作原理及旋轉方向;
b、水泵與系統隔離;
c、電機處于斷電狀態;
d、排空泵中存有介質、軸承箱的潤滑油及密封冷卻水;
e、拆除泵體本體儀表,附屬設備及管道。
(2)整體供貨的泵組在防銹保證期內可不拆洗,超過防銹保證期或安裝后有明顯缺陷時,需進行拆解檢查和清洗。
(3)拆解時,應及時拆下的零部件進行標識、保管。拆卸的零部件經清洗、檢查合格后,才允許進行裝配;組裝時必須達到泵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
(4)零部件的加工面如有銹蝕,應進行除銹。
(5)組合式底座的各個接合面應平整、清潔及無翹曲、鐵銹、毛刺等,組合后,各接合面用0.05mm的塞尺檢查,應不能塞入。
(6)安裝后不易拆卸、檢查、修理的油箱或水箱,裝配前應做滲漏檢查。
(7)凡要求在禁油條件下工作的零部件、管道及附件,必須進行脫脂。
(8)泵組上較精密的螺紋連接或高于200℃條件下工作的連接件及配合件等,裝配時應在其配合表面涂防膠合劑。
(9)管道泵和共軸式泵不宜拆卸。
(10)對解體出廠的泵的主要零部件和附屬設備、中分面和套裝零部件的端面不得有擦傷和劃痕;軸的表面不得有裂紋、壓傷及其他缺陷;其泵殼垂直中分面不宜拆卸和清洗。
你可能在找
上一篇:如何提高污水泵使用壽命